马德里的竞技之道丨不懂球夜话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5-10-29 21:43:25阅读次数:0

图片

在这次去马德里之前,我先经过了巴黎和巴塞罗那。

在巴黎街头的几乎每一处游客商店里,都摆着至少一个柜子的巴黎圣日耳曼周边,甚至有不少店铺的遮雨棚上都有两个大大的PSG队徽;而在巴塞罗那,机场落地的第一时间就能在航站楼里看到巴萨的官方商店,大街小巷和每一处知名地标你都能看到很多件亚马尔球衣。

这两座城市在足球上有一些共同特点:在巴塞罗那几乎看不到任何西班牙人俱乐部的元素,在巴黎也完全没有巴黎FC。赢家通吃,这对于很多拥有压倒性荣誉优势豪门的城市来说,似乎是足球市场的一般规律。

图片

但马德里有所不同。

从某个角度来说,皇马在世界足球史上的地位更甚,也有着更加深厚的“官方”背景,甚至曾一度被国家机器作为标志球队用于足球的宣传叙事。

这光是从主场的位置就能看出不同:伯纳乌的位置在马德里的富人区查马丁区,甚至当地人会将这片马德里房价最贵的商业区称呼为“伯纳乌区”。而马竞的老主场卡尔德隆球场则是在西南的曼萨纳雷斯河边,著名的看台下穿M30公路奇景,也正是这座球场所处位置的证明。甚至,马竞的新主场大都会球场位于更远的马德里东郊,从市区驾车过去还要经过一段高速公路。

图片

然而,在马德里的足球版图上,皇马从未独占鳌头。马竞凭借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始终占据着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与伦敦、米兰和伊斯坦布尔的情况又有一些不同:阿森纳和切尔西在国内和洲际赛事中各擅胜场,米兰两队的顶级联赛冠军次数仅差1次,伊斯坦布尔则是三支球队分庭抗礼垄断国内联赛。而马竞和皇马相比,在顶级联赛的夺冠次数上相差三倍之多,洲际赛事荣誉方面皇马更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但马竞依旧能做到。

图片

当我深夜穿着马竞球衣走在马德里街上或是坐上出租车的时候,骑着车的年轻人和年长的出租车司机依旧会朝我喊Aúpa Atleti。这是马竞的生存之道,也是马德里的竞技之道。

马竞的起源故事就很特别。

在20世纪初,现代足球刚刚开始从不列颠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马竞的起源要通过二度关系才与英国产生了联结:来自巴斯克的留英学生返回西班牙后成立了毕尔巴鄂竞技俱乐部,而三名住在马德里的巴斯克学生则成立了竞技的马德里分部,也就是最初的马德里竞技。

这一份联结甚至也体现在了球衣上:1903年,爱尔兰裔的毕尔巴鄂竞技俱乐部成员胡安·莫泽给俱乐部捐赠了一批与英格兰布莱克本队设计相同的球衣,因此这批球衣也同步给到了当年成立的马德里竞技,这也是马竞最初和毕尔巴鄂一样都穿蓝白球衣的原因。

图片

而最终一起换成红白球衣的原因也很简单:当时,毕尔巴鄂竞技董事会要求马竞的一位即将去英国度圣诞假的董事,返回西班牙时给两队再带一些蓝白球衣。但这位董事把这项简单的任务拖到了最后一天,却发现已经买不到了。

由于这位董事是要从南安普顿坐轮渡回国,因此最终他选择购买了50件当地球队南安普顿穿的红白球衣。

图片

于是,从这天起,两支竞技队的主场球衣就从蓝白色变成了红白色。而关于马竞的装备,还有一则额外的传说故事:马竞之所以选择穿蓝色短裤而非毕尔巴鄂竞技那样的黑色短裤,是因为继续穿着了布莱克本的球裤。

没错,这是一个极具草根色彩的故事。而对于马竞来说,无论是作为“分部”的创始,还是球衣颜色的巨大变化,都洋溢着职业足球早期发展阶段那种并不那么死板的愉快气质。

图片

这种气质也深深刻在了包括球衣和队名的一切球队历史中。马竞的队徽上没有皇冠,队名上没有御赐的“皇家”,甚至连“竞技”这二字都做过调整:弗朗哥时期,有一道关于禁止球队使用外来词作为名字的禁令,因此马竞从和毕尔巴鄂一样的Athletic变成了Atlético。

皇马和巴萨作为球队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单一政治标签,但马竞不同。就像这些故事透露出的气质一样,马竞的“不同”,似乎正在于这种“拥抱不同”的精神。而由这一系列有关球队的历史故事一起书写出的集体记忆,塑造了在马德里、西班牙甚至是欧洲足坛上的这种“平民”与“叛逆”的形象。

就像2017年那次马德里德比时,马竞打出的TIFO一样:Orgullosos de no ser cómo vosotros——Proud not to be like you,很自豪与你们不同。

图片

这或许也是俱乐部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书写自己历史故事的一个最重要的起点。

这样的故事书写也展现在了大都会球场的博物馆里。

我曾去过一些球队的stadium tour,此前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札幌小巨蛋。那座球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硬件:这是一座建在极寒之地的多功能可变形室内球场。

然而大都会的体验是不同的,这座球场很新,很现代,很宽敞,但球队的硬件与一众现代化的新建球场比起来并没有太多不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球队从博物馆一进门就开始讲述的故事,以及传达的态度。

图片

马竞的球场博物馆里,最先能看到的是有关传承的故事。无论是百年历史的老球票、老证件,还是一代代父母子女流传下来的老物件,都是作为珍贵文物放在玻璃柜中展出的内容。在球队历史的部分,最先展示的也同样是那些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的气息的东西:球衣、球鞋,甚至是报纸头版和参赛证件。

图片

博物馆的其他部分也是一样。全世界的马竞球迷通过这样一支球队联结在一起,也自然不仅是靠“抗争精神”和所谓的“工人阶级气质”。关于托雷斯的那段短片让我印象深刻——影片的落脚点并不在球星的传奇本身,而在于他的成长与传承故事。这样的讲述方式将文化和竞技融合到了一起,才能感受到这支球队的“竞技之道”。

图片

故事也不止于此,在博物馆里还有一些我在来到这里之前一无所知的故事。比如,马竞的女子曲棍球队。

马竞一直是一家多项目的体育俱乐部,但女子曲棍球这个项目在公开的女性集体体育仍属新生事物的20世纪30年代,依旧是一项创举。很多人很难想象,当马竞的工人阶级气质让人觉得他们资源匮乏、缺少精英的情况下,是如何在那个年代孕育出了如此先锋的队伍。

图片

与一些大俱乐部直到近十年来才姗姗来迟地成立女足部门,将女子足球作为纯粹的点缀不同,马竞的这种探索和尝试是令人惊叹的。这支女子曲棍球队在当时就有固定的训练与参赛体系,且在竞技水平上能够连续夺冠,并为国家队输送了大量运动员,证明了马竞作为俱乐部的投入并非花拳绣腿。

图片

马竞的工人阶级气质和这样一支大部分球员都来自新式教育学校的女子队伍看起来背离,但实际上只是两条并行的路线罢了。正是球队的竞技属性才决定了这支球队成为了当时女子集体球类运动进入大众视野的先驱之一,也证明了职业俱乐部最初的组织形式在所有性别、所用项目上的普适性。

这也是马竞博物馆叙事的共同主线:这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球队,一家从父到子一代代延续的球队,而不仅是用单一的“平民”或者“抗争”就能定义的球队。

就像让我印象最深的最后一幕,一部讲述马竞历史和文化、几乎只字未提竞技成绩的小短片结束后,漆黑的放映室里没有开灯,唯一的光线来自屏幕升起后看到的屏幕后的房间。

图片

那是荣誉室,里面放满了一排又一排西甲和国王杯的奖杯。

放眼西班牙足坛,马竞并不是一家只讲文化不谈竞技的俱乐部。只是在展示那并不算少的奖杯前,马竞还有更重要的故事想讲。

最后的一部分是必须要看的一场比赛。

由于我安排的行程在男足的国际比赛日期间,却正是在女足的国际比赛日前,所以我能刚好赶上一场马竞与曼联的欧冠比赛。

图片

比赛的场地不在大都会,而是在大约30分钟车程的近郊。那是一座小镇里的小球场,小镇叫Alcalá de Henares,埃纳雷斯河上的城堡,是塞万提斯的故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遗产。

小球场是在这个足球高度商业化的时代拉近球迷和球队距离的最好媒介。球场虽小却五脏俱全,赛前的官方商店里人满为患,男女两款球衣琳琅满目。

图片

我坐在了长边看台的下层第二排,对角线位置是客队球迷,而其他座位都被主队球迷填满了。身边有很多异常热情的马竞球迷,穿着今年、去年或者是10年前、15年前的马竞球衣。

最后,马竞很遗憾地输掉了这场欧冠联赛阶段的卡位战。球队长时间多打一人,进攻却一直无功而返。球场的东西没那么好吃,马德里10月的夜晚也有些凉意。但球迷实在是太热情了,而且这种热情隔着几乎是零距离能与场上的球员产生互动。

看台每一层的最后一排是无障碍座位。那一天,这排无障碍座位上停满了轮椅,轮椅上挂满了俱乐部色彩的球迷装备。

⬇️在各个平台关注我们,获得持续更新。⬇️

图片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